搜索文章
 搜索图书
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技术


作者:马婷婷
定价

¥48.00 元

促销价

48.00 元

分类:

理工;学历教育教材; 教材

运费:

5.00元/本,两本以上免运费

出版: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版次:B1印次:Y1

出版时间:2023-02-02

资源:

  • ISBN:978-7-5121-4837-6
  • 条码:9787512148376
数量
本(库存:324本)
支付宝[已开放] < 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微生物技术基础,理论部分教学使用,包括项目一微生物的认知、项目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技术、项目三微生物的无菌技术、项目四微生物培养与控制技术、项目五微生物的代谢、项目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技术、项目七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保藏与复壮技术、项目八微生物与农林、牧渔及食品;下篇为微生物技术实验实训,用于实训教学,根据教材新业态要求,该部分内容编写为活页式,共设计16个实训项目,涵盖授课专业实训,教师可以选择相关内容使用。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农业类专业基础课教材使用。

前言

作者介绍

马婷婷:女,1986年生,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现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教师,2014年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方向的课程教学、课题研究。主持自治区青年教师科研项目2项,作为主要负责人(三作)参与南宁市科技局课题1项。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先进。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章节目录

上篇 微生物技术基础 1.微生物的认知 1.1 微生物及其类别 1.1.1 微生物及其特点 1.1.2 微生物的类别及其基本特征 1.1.3 微生物的生物学习性 1.2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2.1 微生物在土壤、水、空气中的分布 1.2.2 微生物在植物中的分布 1.2.3 微生物在动物中的分布 1.4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及其发展历程 1.4.1 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目的 1.4.2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2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技术 2.1 显微镜及其原理与结构 2.1.1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结构、使用与维护 2.1.2 电子显微镜的原理、结构 2.2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2.2.1 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与菌落特征 2.2.2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繁殖与菌落特征 2.2.3 蓝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3.4 支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2.3.5 衣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2.3.6 立克次氏体的形态与结构 2.3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2.3.1 真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的形态、结构、繁殖与菌落特征 2.3.2 藻类的形态、结构、繁殖与菌落特征 2.3.3 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2.4 病毒的形态、结构 2.4.1 病毒形态与结构 2.4.2 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 2.4.3 动物病毒 2.4.4 植物病毒 2.4.5 亚病毒 3 微生物的无菌技术 3.1 无菌技术及其要求 3.2 微生物的无菌接种 4 微生物培养与控制技术 4.1 微生物的营养 4.1.1 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4.1.2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 4.1.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1.4 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 4.2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技术 4.2.1 培养基及其种类 4.2.2 培养基配制的原则 4.2.3 培养基的配制 4.3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4.3.1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4.3.2 工业上的微生物培养 4.4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测定技术 4.4.1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环境要素的影响 4.4.2 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测定 4.4.3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4.4.4 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与意义 4.5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技术 4.5.1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 4.5.2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方法 4.5.3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生物方法 5 微生物的代谢 5.1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2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5.3 微生物的物质代谢 5.4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6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技术 6.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6.1.1 微生物的划线分离培养 6.1.2 微生物的平板稀释分离培养 6.1.3 单细胞挑取培养 6.1.4 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 6.2 微生物的鉴定技术 6.2.1 微生物的经典分类鉴定方法 6.2.2 微生物的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6.2.3 微生物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方法 7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保藏与复壮技术 7.1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7.1.1 选择育种 7.2.2 诱变育种 7.2.3 细胞融合育种 7.2.4 基因育种 7.2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与复壮 7.2.1 菌种的保藏 7.2.2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8 微生物与农林、牧渔及食品 8.1 微生物与农林业 8.1.1 微生物与植物病害 8.1.2 微生物与生物肥料 8.1.3 微生物与食用菌栽培 8.2 微生物与畜牧业 8.2.1 微生物与畜禽病害 8.2.2 微生物与畜禽饲料添加剂 8.3 微生物与渔业 8.3.1 微生物与水产病害 8.3.2 微生物与水产养殖饵料 8.4 微生物与食品 8.4.1 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8.4.2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 8.4.3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下篇 微生物技术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一、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与包扎 实验实训二、干热灭菌技术 实验实训三、微生物常用培养基的配制、分装 实验实训四、高压蒸汽灭菌技术 实验实训五、微生物的接种、培养及菌落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六、细菌的简单染色及形态显微观察 实验实训七、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实训八、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实验实训九、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十、微生物的划线分离与平板稀释分离纯化 实验实训十一、微生物的血球板计数法 实验实训十二、微生物的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实训十三、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实验实训十四、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畜牧微生物内容) 实验实训十五、标本片观察(畜牧微生物内容) 实验实训十六、细菌抹片及染色法(畜牧微生物内容)

精彩书摘

附件